人民網(wǎng) 2020年11月29日
寒邪客胃及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,經(jīng)常表現為疼痛劇烈、畏寒喜暖、得熱痛減,或胃脘隱痛、綿綿不斷、喜暖喜按等,可用泡腳方來(lái)暖胃止痛。
具體方法為:干姜15克、肉桂9克、香附18克、良姜15克、艾葉9克、吳茱萸6克,藥材用開(kāi)水浸泡,待水溫后用藥液浸洗雙足,每次20分鐘,每日1~2次。
方中藥物都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。其中,干姜味辛性溫,“脾胃學(xué)說(shuō)”創(chuàng )始人李杲說(shuō)其“生則逐寒邪而發(fā)表,炮則除胃冷而守中”。中醫認為其主要有四個(gè)作用:通心助陽(yáng)、祛臟腑久寒、發(fā)諸經(jīng)之寒氣、治感寒腹痛。肉桂味辛甘,性大熱,可補元陽(yáng)、暖脾胃、除積冷、通血脈?!睹t別錄》說(shuō)其主溫中、利肝肺氣,祛心腹寒熱、冷疾。香附味辛、微苦、甘,性平,可理氣解郁、調經(jīng)止痛。良姜又叫高良姜,藥性辛熱,可散寒止痛、溫中止嘔?!睹t別錄》記載它“主暴冷,胃中冷逆,霍亂腹痛”;《本草匯言》說(shuō)它可祛寒濕、溫脾胃,除一切沉寒痼冷。艾葉可理氣血、逐寒濕。吳茱萸味辛苦,性熱,可溫中止痛、理氣燥濕?!端幮哉摗酚涊d吳茱萸“主心腹疾,積冷,心下結氣,疰心痛;治胃中冷氣,吐瀉腹痛不可勝忍者”。
這幾味藥都是溫中散寒的常用藥,氣味辛熱滲透,熱水浸出率較高,適合外洗、熏蒸、足浴泡腳,對于因受寒或脾胃虛寒導致的胃脘疼痛、腸鳴腹瀉、五更瀉、腸痙攣、腸易激綜合征等均有較好療效。此外,此方對于受寒導致的頭疼、痛經(jīng)也有較好療效。但使用時(shí)應該注意以下幾點(diǎn):水溫不宜高于40℃,尤其是老年人;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應慎用;有皮損、皮膚紅熱、皮膚局部感染者不宜用;陰虛陽(yáng)亢者(潮熱、盜汗、眩暈、面紅耳赤等)不宜使用。
最新消息